旅行阿,图得不过是种消失感。
旅行之所以是每个人的梦想,也许,和它所允许的消失感有关。当我们身处在一个充满压力又无法避免的责任生活中,
在不放弃生命的原则下,最容易解脱和忘记一切的方式,就是远走他乡了。
在人口密度世界第二高的台湾、在人口大爆炸后的21世纪、在人性不喜欢孤单而群体聚集的环境裡,
不论是有形的工作、家庭或者无形的感情、责任牵绊,
每一个人之间都有说不完的环环相扣。有时候不是不放下,是不能放下。
在现在这个被认知为「小孩无法照顾自己」的社会裡,
我们从小就被迫要接受別人给予的环境,难有一刻可以是真的自己做选择,直到成人。
於是人成为了一种需要将情绪宣洩、将心事抒发的压抑型动物。
长大后,隨著科技发达、资讯交流、社群网站盛起,彼此互相依赖成习惯。
更成了不可避免之人际网络产生。有时候就算自己想消失、別人也不会让你消失。
於是我们旅行,去到异地、找一个隱私的环境,表像是开拓视野,
实质是让真实的自己出现,偶尔让自己不需担心的为所欲为一下。
以为是不断往外的拓张抵达领地,却是无限往内心的纠扯延伸。
这成了一种藉口,一种能被大家接受你暂时消失的理由。
我们一直都可以是「一个人」的,我们也一直可以做自己的。
把电视关掉、手机关掉、电脑关掉,我们其实还是被允许可以消失的,
旅行既然可以在他乡,理当也可以在此时此地。但为什么我们不愿意?
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。
原来的生活,拥有的太多,多到不知道该如何做选择。
別人给予的太多,社会给予的太多,媒体给予的太多,大家希望你应感激接受所有的一切,
但你从无法拒绝到不好意思拒绝,然后默默相信不能拒绝,最后变成了不会拒绝。
这太让人为难了。
於是从这头消失去到那头,去选择那些真的想看的、想听的、想要的,
至少是自己选择的,就无从抱怨了。
生活像是泡泡,在哪裡都像真的又不像真的。
我们被爱习惯了,反而害怕被遗忘;
那如果也习惯了被遗忘,就只剩自己。
跟生命中最残酷的事实一样:总要一个人两手空空的离去。
每当我离开,回来,又离开,又回来。
离开时为的是不愿去想不想烦恼的事、不愿去看不想看到的事;
回来时为的是再给自己和原本生活一次机会,
也许大家一直都是对的,我才是错的,我应该再试一次。
人心反骨,就跟世界物极必反的定率相同。
一辈子汲汲营营、忙碌追求物质,有了外在的一切需求后,
就想挣脱並忘记名片上自己的称谓,割弃那些不必要的社交面孔和关係,
不再看谁的脸色,渴望像飘在外太空那样,无束缚的飘动。
旅行阿,图得不过是种消失感。
到异地,一切从零开始,重新生活,再做一次自己,真的自己。
也许这是一种练习,从想要消失到学会消失,到最后真的消失了。
於是,我们又更害怕了。
文章截自《没有学校的日子》Venus暖暖
帮帮顶顶!! 支持一下:lol 帮你顶下哈!! 学习了,谢谢分享、、、 真心谢谢楼主的分享. 看帖回帖是美德!:lol 最容易解脱和忘记一切的方式,就是远走他乡了
页:
[1]